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替代性兒童福利服務
Substitute Care in Child Welfare 
開課學期
109-2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社會工作學系  
授課教師
林敬軒 
課號
SW5030 
課程識別碼
330 U112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三2,3,4(9:10~12:10) 
上課地點
社209 
備註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20人
外系人數限制:2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92SW5030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聯合國於1989年通過《兒童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CRC),為具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公約,保障兒童公民、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權利,並規範有關兒童事務或決策,均應以兒童最佳利益(the best interests of the child)為優先考量。台灣亦於2014年通過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賦予CRC國內法律效力,並要求未來法令制定和機關職權均遵守此國際基礎標準,保障兒童少年基本人權。於2017年提交首次國家報告並舉行國際審查,結論性意見特別建議台灣政府依據《聯合國兒童替代性照顧準則》給予需要替代性照顧兒少最適當安置。將於2021年針對結論性意見執行狀況提交報告,進行第二次國際審查。

本課程為大學部高年級及研究所的選修課程。主要目的在從兒童權利的觀點出發,介紹同學兒童福利體系寄養、安置、收出養兒童的相關議題,使同學對於兒童少年福利服務中的替代性服務有初步認識。本課程尤其著重檢視現行國際和台灣兒童寄養和安置的服務模式,從兒童權利及最佳利益概念探討其脈絡、價值以及執行現況。上課方式為教師授課為主,並搭配時事及案例討論,培養同學對於兒童福利服務相關議題的敏感度,並探索自我和專業價值的養成與議題的相關性。透過課堂和課後討論與反思,培養同學思辨能力,發展同學投入兒少福利、家庭服務領域工作的興趣、熱忱和行動力。

本課程設計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介紹基本兒少福利概念和福利服務理論,包括兒童權利公約、兒童最佳利益、兒少福利服務三級預防、兒童福利體系發展等。第二階段,介紹替代性兒童福利制度和服務,包括寄養家庭(foster family)、親屬安置(kinship care)、團體家庭(group home)、機構安置(residential care)、青少年自立方案(independent living)、國內與跨國境收出養(domestic and intercountry adoption)等。第三階段,討論替代性照顧中兒童的相關議題,包括返家重聚(reunification)、永久性計畫(permanency planning)、安置中虐待(maltreatment in care)、物質濫用、身心理疾病、安置兒少復原力、多元文化認同與服務等。

建議有興趣修課同學,預先修習過兒童福利或少年權利相關課程。 

課程目標
1. 了解兒童權利和最佳利益的概念
2. 了解兒童少年福利服務的發展趨勢和理論基礎
3. 學習替代性兒童福利服務的制度和服務模式
4. 探討寄養、安置、收出養中的議題,以及檢視相關實證研究與文獻
5. 培養分析和批判替代性兒童福利服務相關議題的能力
6. 探索自我價值以及了解自我價值與寄養安置、收出養議題可能的衝突 
課程要求
1. 課堂出席:請同學準時出席課堂,課堂間會不定期點名。如需請假、臨時需遲到或早退,請於上課當天6:00 am 前email給老師,並於請假系統上申請。
2. 課堂參與:課程進行需要每位同學積極參與,包括自我分享、小組討論、課堂問答、互動活動,同學的參與可使課堂學習更豐富,也建立合作學習的氛圍。
3. 課前準備:請同學務必在課前完成指定閱讀(非常重要!!),並瀏覽參考閱讀文章。期待同學將課前閱讀過程中習得的知識、心得、疑問,帶入課堂討論中。
4. 時事追蹤:期待同學能關注兒少福利相關新聞時事議題,並於網路討論版提出疑問和討論,於課堂上針對各週主題佐以時事實證。
5. 作業繳交規範:作業遲交一週內扣一分、兩週內扣兩分。截止期限兩週後將關閉系統上傳功能,不接受補交作業!如果學期中有困難,或有特殊情況,請盡早與老師聯繫。只接受打字作業,如有困難,請盡早與老師告知,討論替代方式。
6. 電子產品使用規範:上課請勿使用手機、筆電或其他電子產品從事非協助課堂學習的活動,尊重上課同學及老師權益。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備註: 當週上課前後或來信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每週參考期刊論文與補充網路資源。 
參考書目
每週參考期刊論文與補充網路資源。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課程出席與參與 
20% 
同學務必準時出席上課,課前閱讀各週指定閱讀教材,上課積極參與小組和課堂討論和活動,課後於ceiba網路討論版上交流提問。課程參與評量會參考出席率、課堂發言率、小組討論積極度、網路討論版參與程度。 
2. 
指定閱讀提問 
15% 
同學於當週上課12⼩時前(即週二晚間9點前),於ceiba上傳針對指定閱讀的提問,每次上傳⾄少2個具體問題。問題可針對文章內容、批判議題、或個⼈經驗差異等。學期第三週開始上傳閱讀提問,⼀學期⾄少上傳4次。 鼓勵同學針對提問互相討論與回應。 
3. 
替代性照顧議題懶人包(團體口頭報告) 
20% 
同學於學期初分組,每組4-5人(視開學修課人數調整),各自選定一課程主題延伸(第二/三階段主題,但不得與課程討論重複),針對討論的議題設計懶人包,可做為宣傳、倡議等目的。懶人包主要形式與內容不限,但至少須具備以下三項部分: (1) 標題:吸引人但非內容農場標題 (2) 懶人包的限制或延伸思考或閱讀 (3) 參考資料:包含數據、文獻、圖片等 小組於期末與全班同學分享設計的懶人包,並報告設計理念、受眾對象、預期成效,故需另外準備口頭報告之簡報。小組可自行決定懶人包的受眾對象,可於設計時思考多元的受眾(如:在報告時對於特定障礙者需求設計口述影像、協助重要他人資訊代理人理解懶人包等形式)。 小組可參考以下網路資料: https://medium.com/shasha77/easy-to-know-69e9b8cfdba https://youtu.be/KKXYwrXLM8Q https://www.slideshare.net/nettuesday/diy-33400072 https://youtu.be/vrL8pAE9DSI  
4. 
替代性照顧議題懶人包 
10% 
小組將於口頭報告後從同學的回饋中修正懶人包,並再次上傳(第18週,6/23)。將徵求同學同意,將懶人包放置網路。 
5. 
期中反思作業:誰是替代性照顧兒少 
15% 
期中反思作業主題為探索寄養安置兒少的形象,同學可從三個方向討論你所認識或認知的安置兒少:(1) 個人生命經驗:分享與討論個人成長歷程所接觸的寄養安置兒少,討論你的經驗以及你所認知的社會價值,嘗試以個人經驗與學術文獻做對話,分析個人經驗和課堂討論的異同。(2) 個人實務經驗:討論在寄養或安置服務中實習或工作的經驗,以個人角度和機構角度分享你對於寄養安置兒少的形象,以及你所接觸其他單位看待寄養安置兒少的詮釋。(3) 藝術中的替代照顧:找一個影視、動漫、童話中故事,疑似是課程所定義的替代性照顧,討論為什麼你認為它是或不是?呈現出哪些內容,符合或不符合課堂對於兒童影響的討論?這樣的意象是否反映或隱蔽或扭曲或誇大了寄養/安置/收養兒童或家庭的形象?與個人經驗(生命經驗、實習、實務經驗)的連結? 作業篇幅以3-5頁、1.5倍行距(不包含封面頁和參考資資料)為限、最大12號字為限、以新細明體或標楷體為主。每份作業需適當引用參考文獻,加入封面頁和參考資料頁,並正確使用APA格式。於第8週,4/14午夜前(23:59 pm)上傳至ceiba,以系統時間戳記為原則。請同學即早完成繳交,避免系統的問題。不接受遲交作業,亦不接受紙本或手寫繳交。切勿抄襲或剽竊!  
6. 
期末反思作業:聯合國替代性照顧準則 
20% 
期末反思作業主題為檢視台灣替代性照顧政策與制度與聯合國兒童替代性照顧準則之操作。請同學詳讀聯合國兒童替代性照顧準則,結合課程討論之議題,挑選特定原則,討論台灣替代性照顧政策或制度的達成度或適用性。請嘗試搜尋相關學術文獻,做為你的論述基礎,或是從課程學習做延伸批判性討論。 作業篇幅以4-6頁、1.5倍行距(不包含封面頁和參考資資料)為限、最大12號字為限、以新細明體或標楷體為主。每份作業需適當引用參考文獻,加入封面頁和參考資料頁,並正確使用APA格式。於第17週之週日(6/20)午夜前(23:59 pm)上傳至ceiba,以系統時間戳記為原則。請同學即早完成繳交,避免系統的問題。不接受遲交作業,亦不接受紙本或手寫繳交。切勿抄襲或剽竊!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4  主題:課程介紹與規劃。
說明:介紹課程目標、授課方式、評分標準、課程期待。老師與同學互相認識,了解對此課程的期待與付出。

 
第2週
3/03  階段一:替代性兒童少年福利服務基礎知識。

主題:替代性照顧服務(Substitute care services)。
說明:介紹兒童少年福利服務發展與趨勢,以及兒少保護三級預防概念。討論兒童保護與家庭維繫概念下的兒童最佳利益。探討以保護兒童安全為主要目的的替代性服務,討論安置的原因和決策過程,以及替代性服務作為一種兒童虐待的處遇服務。

指定閱讀:
1. Lindsey, D. (1994). Family Preservation and Child Protection: Striking a Balance.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16, 279-94.
2. 葉肅科、周海娟(2017)。兒童權利公約之後: 臺灣兒少福利發展。社區發展季刊,157,54-68。

 
第3週
3/10  主題:誰是寄養/安置兒童?
說明:討論帶離(removal)和安置(placement)對於兒童及原生家庭的影響。探討寄養和安置的兒童特質以及福祉發展,以及相關的危險和保護因子。

指定閱讀:
1. Patrício, J. N., Lopes, D., Garrido, M. V., & Calheiros, M. M. (2019). The Social Image of Families of Children and Youth in Residential Care: A Characterization and Comparison With Mainstream Families With Different Socioeconomic Status.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40(15), 2146-2178.
2. 黃錦敦、卓紋君(2006)。受虐少年接受寄養安置適應之分析研究。輔導與諮商學報,28(1),51-72。

 
第4週
3/17  主題:寄養安置實證研究與理論模型。
說明:討論寄養安置的形式、穩定(stability)、中斷(placement disruption),以及相關的實證研究成果。介紹寄養安置與兒童福利體系議題的相關理論模型,如依附理論、生態系統、社會資本、復原力、生命歷程等觀點模型等。

指定閱讀:
1. Wulczyn, F. (2020). Foster Care in a Life Course Perspective.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692(1), 227-252.
2. 周大堯(2012)。家庭式寄養服務中的依附議題。社區發展季刊,137,117-127。

 
第5週
3/24  階段二:替代性照顧形式。

主題:替代性照顧服務 (I):寄養家庭(Foster family)。
說明:介紹寄養家庭形式,寄養家庭的招募、維持、訓練以及分級。討論寄養家庭的優缺點以及可能造成兒童正負向的福祉發展。討論寄養家庭中相關議題,如親職教養、依附關係、寄養家庭結構與價值等。

指定閱讀:
1. Zeijlmans, K., López, M., Grietens, H., & Knorth, E. J. (2017). Matching children with foster carers: A literature review.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73, 257-265.
2. 曾珮玲、藍元杉(2019)。受虐兒童在寄養家庭的親職照顧─重建安全依附的旅程。社區發展季刊,167,88-97。

 
第6週
3/31  主題:替代性照顧服務 (II):親屬安置(Kinship care)。
說明:介紹親屬安置的照顧形式,討論親屬安置及非親屬寄養家庭的差異,以及文化脈絡下的親屬安置模式。探討台灣現行親屬安置制度的推行與限制。

指定閱讀:
1. 余漢儀(2005)。親屬寄養之迷思:家族責任抑或國家分擔。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2),1-30。
2. 吳書昀(2018)。親屬安置照顧者人口特質與照顧能力之關聯:以安置費用為調節變項。東吳社會工作學報,35,77-110。

 
第7週
4/07  溫書假!

 
第8週
4/14  主題:替代性照顧服務 (III):團體式照顧:機構安置(Residential care / Congregate care)與團體家庭(group home)。
說明:介紹團體式替代性照顧形式,討論安置機構常見的議題以及機構單位工作者的挑戰。探討機構安置對於兒童的影響。介紹團體家庭和類家庭等新興替代性照顧,以及其介於家庭式照顧和團體式照顧間的意涵。

指定閱讀:
1. 彭淑華(2006)。保護為名,權控為實?-少年安置機構工作人員的觀點分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5,1-36。
2. 李淑沛、王筱汶、黃韻蓉、陳怡芳、胡中宜(2018)。兒童權利公約之在地實踐:提升安置機構少女表意權。社區發展季刊,162,35-49。
3. 陳旺德、陳伯偉、林昱瑄(2020)。培力還是侷限?:兒少安置機構、慣習形塑與階級效應。臺大社會工作學刊,42,1-55。

 
第9週
4/21  主題:替代性照顧服務 (IV):青少年自立方案(Independent living planning)。
說明:討論即將成年的寄養青少年的危險與保護因子,檢視實證研究對於此族群的研究成果,探討現行青少年自立方案是否能有效準備寄養青少年步入成年階段,或是有效預防成年後可能會有的相關議題,如貧窮、偏差行為、物質濫用等。

指定閱讀:
1. Havlicek, J. (2020). Systematic Review of Birth Parent–Foster Youth Relationships Before and After Aging Out of Foster Care.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105643.
2. 胡中宜、彭淑華(2013)。離開安置機構青年之自立生活現況與相關經驗初探。臺灣社會工作學刊,11,49-80。

客座演講:社團法人中華育幼機構兒童關懷協會(CCSA)研發組長陳旺德

 
第10週
4/28  機構參訪:參訪「未來咖啡」,更生少年關懷協會616少年夢工廠(暫定)

 
第11週
5/05  主題:收出養服務(domestic and intercountry adoption)。
說明:介紹國內及國際收出養制度與流程,討論在多方利益個人或團體涉入的制度中,各方的需求與考量如何影響收出養的決定和兒童福祉發展。

指定閱讀:
1. March, K. (2014). Birth mother grief and the challenge of adoption reunion contact.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 84(4), 409.
2. 賴月蜜(2016)。收養新制下被收兒童權益保護新議題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56,113-126。

 
第12週
5/12  階段三:替代性照顧相關議題。

主題:替代性照顧議題 (I):安全(safety),寄養家庭和安置機構內不當對待(maltreatment in care)。
說明:討論兒童於寄養家庭和安置機構遭受虐待或疏忽的議題。了解寄養安置虐待對於兒童、原生家庭、寄養安置單位的影響,探討不同層面(如督導、政策等)對於此問題的預防和處遇,培養同學批判現行體制的能力,以及提供現行制度改革建議。

指定閱讀:
1. Biehal, N. (2014). Maltreatment in foster care: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Child Abuse Review, 23(1), 48-60.
2. 彭淑華(2007)。機構安置:保護他(她)?傷害他(她)?-兒童少年保護工作人員眼中之機構虐待圖像。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6,1-36。

 
第13週
5/19  主題:替代性照顧議題 (II):福祉(well-being),正負向福祉發展(身心理疾病、偏差行為、物質濫用、復原力)。(線上課程)
說明:討論兒童於寄養家庭或安置機構常見的負向福祉發展,如身心理疾病、偏差行為、物質濫用等,並探討相關的危險及保護因子,檢視現行處遇方案和服務。討論寄養安置兒少如何發展復原力。了解此議題對於兒童發展和社會資源整合的影響,提供未來可行建議。

指定閱讀:
1. 白倩如(2012)。機構安置少女復原力培育之行動研究。臺大社會工作學刊,25,103-155。
2. 陳毓文(2008)。國內接受機構安置少年憂鬱情緒之探究:問題陳顯與解釋因素。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1(1),75-101。

 
第14週
5/26  主題:替代性照顧議題 (III):永久性(permanency),永久性計畫(Permanency planning)。(線上課程)
說明:討論替代性照顧兒童的永久性計畫選項,包括返家(reunification)、收養(adoption)、親屬監護權(guardianship)等。從兒童最佳利益觀點檢視各選項的優缺點,探討「後安置」(post-permanency)時期兒童的發展與福祉。

指定閱讀:
1. Teunissen, M. S., Goemans, A., van Holen, F., Vanderfaeillie, J., Nefs, H. T., Pijnenburg, H. M., ... & Vedder, P. H. (2020, August). Family Reunification Decision-Making in Dutch Family Foster Care: A Dual Perspective Approach. Child & Youth Care Forum, 1-30.
2. 林鴻鵬、黃瑞杉、林芳伃、張柏晴、侯淑茹(2018)。「浮萍有依方案」—發展長期機構安置兒少的永續計畫。社區發展季刊,164,102-115。

客座演講:新北市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取消)

 
第15週
6/02  主題一:替代性照顧議題 (IV):多元文化。(線上課程)
說明:討論寄養安置體系中多元文化的議題,如不同群體對於寄養或安置的價值,文化背景如何決定安置的決策,以及兒少福利服務如何融合多元文化觀點,以滿足多元文化兒童和家庭的需求。

主題二:替代性照顧議題 (V):替代性照顧中的兒童權利。
說明:討論替代性照顧中的兒童權利,特別強調兒童保護權與兒童表意權的衝突。

指定閱讀:
1. Landers, A. L., & Danes, S. M. (2016). Forgotten children: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reunification of American Indian children in the child welfare system.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71, 137-147.
2. 林沛君(2017)。兒少「表意權」實質意涵的初探-以被安置兒少發聲的權利為中心。台灣人權學刊,4 (1),73-96。

客座演講:財團法人台灣關愛基金會附設台北市私立關愛之子家園主任王冠婷。(取消)

 
第16週
6/09  期末團體口頭報告:替代性照顧議題懶人包。(線上報告)

主題:課程回顧、反饋、總結與展望。(線上課程)
說明:回顧同學這學期所學,給予老師課程設計與教學上的反饋,為這學期的課程做總結。

 
第17週
6/16  課程結束